宫鲁鸣直言,近期的体测争议并不是测试本身的问题,而是运动员在态度、训练和自律方面出现了偏差。他认为,规矩是为了帮助运动员进步的,不该被质疑或逃避。
\n
宫鲁鸣:不是体测出问题了
在一次公开采访中,宫鲁鸣面对外界对体测标准的质疑,明确表示体测本身是科学合理的设置。无论是立定跳高、冲刺跑还是耐力测试,其数据参考和实施方法都是经过重复验证的。这些日常训练项目并不超出运动员平时的能力范围,反而是检验他们基础状态的有效手段。
宫鲁鸣指出,很多人把目光聚焦在体测结果上,觉得标准过高、不够人性化,这是误解。体测的核心不是为了淘汰人,而是为了让大家保持日常训练质量。如果球员在平时就保持着高标准的训练习惯,面对体测时根本不会感到压力。
\n
他还提到,体测对于国家队和俱乐部来说是一种筛查工具,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运动员存在的体能短板,并及时做出针对性调整。这不仅有助于减少伤病,还能提高比赛中的耐力和爆发力。换句话说,体测是运动员竞争力的重要保障,而不是负担。
宫鲁鸣强调,体测年年做、项项有,标准变化并不大,真正的挑战在于运动员能否坚持每一天的自我要求。换句话说,体测只是“镜子”,照出了运动员真实的训练状态。谁平时懈怠,谁状态有差距,结果都会立刻显现。
\n
是运动员出问题了
谈到此次体测争议背后的根源,宫鲁鸣认为,关键不在于测试方法,而在于部分运动员的职业态度。他直言,有些人平时训练不够投入,对细节重视不够,对体能要求的坚持不够,等到体测到来才临时抱佛脚,这种做法不仅效果差,还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。
他举例说,有些年轻球员在赛季中会因比赛表现出色而放松体能储备,忽略基础力量和耐力的提升。这种做法短期内看不出太大问题,但一旦遇到高标准测验或高强度比赛,就容易暴露短板。这也是为什么部分球员在体测中出现不合格的情况。
\n
宫鲁鸣指出,真正的职业运动员要有长期自律的意识,并且要把体测标准当作日常训练的最低要求,而不是临时的挑战。如果平时的训练目标总是高于体测标准,那么无论何时测验都能轻松完成,这样才能保证在比赛中发挥稳定。
他还批评了部分运动员的心态问题。面对不合格的成绩,有些人不是去找问题、补不足,而是选择抱怨规则。这种态度在高水平竞技中是不可取的。规则制定的初衷就是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,如果每个人都去谈条件、要特殊设置,那么整体水平只会下滑。
宫鲁鸣提醒,无论是老队员还是年轻球员,都必须意识到体测和日常训练是一体的。体测不过关,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平时的准备存在漏洞。这种问题绝不是通过降低标准就能解决的,唯一的方法就是回到日常,把自己训练到位,把态度端正。
他总结说,体测争议表面是测试难度的讨论,实质是职业精神的反映。一个团队的竞争力,既靠天赋,也靠自律和刻苦。只有每个运动员都主动面对挑战,而不是在压力面前推卸责任,才能真正提高竞技水平,为球队和自己争得更好的未来。
\n
宫鲁鸣的观点,既是对运动员的提醒,也是对整个行业的警示:不是体测出问题了,而是运动员出问题了。